印象中的武漢,一直是大寫意的。白云黃鶴的千古悠悠,龜蛇鎖大江的莽莽蒼蒼,最早的鋼鐵城市的硬朗,辛亥革命的槍聲的回音,都讓人在不同層面展開對它的想象。從沒想過的,就是它的細節(jié),它在細微處觸動人心的力量。
然而這一次去武漢,看到的恰恰全是細節(jié),那些含蓄著歷史與傳說的小意象,竟都充滿畫意詩情,在初次的邂逅中雕刻下不滅的回味。
一過匆匆黃鶴樓
蛇山很矮,從正門上去,氣也不喘就來到了這座千古名樓跟前。
一時之間,還有點兒錯愕。這座樓曾被太多歷史名人吟誦過,他們把經行此地的思緒和想象,深深地印刻在民族文化最美的角落。所以一樓聳立之處,無論它的外形是否符合腦中的想象,它的美麗是超出預期還是略感失望,都不要緊,它的氣場在那里。人們來此,是想站到李白目送“孤帆遠影”的地方,感受謫仙的悵然若失,是想找尋崔顥觀望“晴川歷歷”、“芳草萋萋”的角度,體驗煙波飄零的游子心緒。
就我而言,黃鶴樓是符合想象的。它“四面八方”的結構,看上去既厚重又繁復,整體上大氣磅礴,細微處精雕細刻。
雖然,樓是異地遷建的,但蛇山的位置,也基本保留了黃鶴樓原址的神韻。最初黃鶴樓在東吳孫權時建成,就是用于瞭望水上的敵情,所以必定視野開闊。登高西望,浩浩長江平鋪在眼前,江上船行如織,江邊高樓林立,長江大橋從腳下延伸出去,飛架對岸,溝通武昌與漢陽。天氣很好,對岸的樹,仍然歷歷可數(shù),只是萋萋芳草,已無影蹤。
沒有在樓上久待,一登斯樓,一切心領神會。黃鶴樓本就是離別之樓,它在精神上,只與過客溝通。
耳際猶聞首義聲
從蛇山下來,沿著武珞路走上兩百米,穿過一叢翠柏,車聲人聲都似乎一下子消失了,來到了一個十分安靜的地方。
那是一個紅墻紅瓦的西施大院子,山字形布局,沉厚而優(yōu)雅。正中間的主樓前額上,寫著“鄂軍都督府”五字。這里就是武昌起義時湖北軍政府的所在地,101年前,數(shù)千年的封建帝制從這里開始崩塌。
武漢人習慣把這里稱為紅樓,紅色的墻,紅色的瓦,漆成紅色的鐵門,鐵門兩側懸掛著紅色的同盟會旗幟。雖然已經走過百余年風風雨雨,但這里沒有一絲破敗之相,甚至連紅磚的顏色都還是那么鮮艷。工工整整,大大方方,雅致得就像是大學校園,清新的風格讓人感受不到歷史的滄桑,反而四處洋溢著無限生機。
從大門走進去,左邊的廂房是武昌起義歷史展覽館,用圖片、實物、壁畫和重現(xiàn)場景的雕塑,勾起人們對辛亥革命的追思。
跟著游覽線路,逐一看過去,越來越生動,耳際似乎又響起了武昌首義時駁雜的槍炮之聲。主樓的二樓,一個個房間還是原來的樣子,褐色的老式辦公家具擺列整齊,手搖式電話上不落一絲灰塵,水壺水杯有條不紊,墻上還掛著駁殼手槍。小的房間只有兩張辦公桌,很是局促,但每一個房間,在當時都承擔著重要的功能。
武漢,華中地區(qū)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,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(qū),將武漢一分為三,形成了武昌、漢口、漢陽三鎮(zhèn)隔江鼎立的格局,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“黃鶴樓中吹玉笛..
新浪簡介 | About Sina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招聘信息 | 網站律師 | SINA English | 通行證注冊 | 產品答疑
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© 1996-2013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